助“綠”新基建,福建移動為低碳未來增添新動能
2022-06-07 17:10:00? ?來源:中國移動福建公司 責任編輯:占芷晗 我來說兩句 |
節能降碳、綠色發展,是推動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的重要舉措。福建移動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踐行“C2三能—中國移動碳達峰碳中和行動計劃”,圍繞“三能”(節能、潔能、賦能)三條行動主線,不斷在節能減排、綠色低碳發展方面做出有益嘗試,助力多個行業降低生產綜合能耗,提高資源利用率,為“雙碳”目標貢獻數智力量。 數據中心綠色運行,實現低碳發展 數據中心是承載泛在算力的新型基礎設施,但同時也是耗能大戶。如何讓數據中心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當今一大課題。 中國移動(福建福州)數據中心(目前東南區域單體最大)在建設之初就將綠色運行和節能減排作為重要前提,針對制冷、供配電等關鍵基礎設施,廣泛選用能效等級較低的節能技術產品,引進先進的智能化管控技術,從根源上降低碳排放,同時不斷堅持技術創新,為節能降碳做出有益探索。 800多立方米的蓄冷罐靜靜佇立、近1萬冷噸制冷能力的制冷站持續運轉,當前全年用電量已達到4000萬度以上,而空調制冷是數據中心能耗中除IT外占比最高的環節。福建移動采用大型水冷中央空調系統,對比傳統風冷精密空調,具備高效節能、集中制冷等特點,并引入利用室外自然冷源制冷的板式熱交換器、主機變頻技術、熱管冷卻技術、列間空調等新型綠色產品,運用智能AI群控系統對數據進行分析診斷,結合制冷需求給出最優控制算法,使制冷系統綜合能效最高。同時機房內利用CFD氣流仿真與冷通道封閉技術,能夠實現對冷熱氣流的有效阻隔,讓制冷量全部花在“刀刃”上,自投產至今實現了制冷能耗占比降低30%以上,全年節約用電約1000萬度,節約用水約4000噸。 福建移動通過提升能源效率、優化用能結構、深化綠色賦能等方面,多措并舉達成數據中心園區綜合節電率40%以上,為助力做強做優做大福建數字經濟注入綠色動能。 5G賦能,打造綠色智慧 港口傳統的碼頭自動化改造需破路施工,不僅影響生產進度且施工過程粉塵污染嚴重、環境惡劣。福建移動運用5G無線通信技術對廈門遠海碼頭進行自動化改造,加裝5G工業網關實現港口智慧升級,降低改造、人力和時間成本的同時,也有效避免了粉塵污染、保護施工人員健康。此外,福建移動使用5G設備深度休眠技術及協同節能模式,通過控制用戶終端工作帶寬,實現應用終端能耗自動化、合理化、最小化,為港口能耗和污染“做減法”。 5G綠色智慧港口的建成,助力廈門遠海碼頭整體作業效率提升20%,單箱能耗下降25%,減少單吊機人力成本70%及碳排放超90%。廈門遠海碼頭兩度獲評亞太港口服務組織(APSN)“綠色港口”稱號。 5G+MEC智慧控能,重工業也能“舉重若輕” 福建移動借助5G+MEC邊緣計算技術,助力全國鋁業十強南平鋁業圍繞鋁冶煉、鋁加工打造端到端、定制化低碳減排5G+智慧能源管理系統。通過系統串聯產區污水、尾氣、有毒液體、有害氣體、視頻監控、應急消防六類處理系統,借助5G邊緣網關實現車間電、氣、汽、水、CNC、PLC六類硬件超2000多臺異構協議的低成本智能化聯網;通過毫秒級數據采集能力及MEC中臺匯聚、同步、交互能力,實現能耗數據動態實時可視化分析處理,助力“精細排產、精準供電、高效轉電、溫控能耗、智能排污”,全年可節約用電超700萬度。 5G+太陽能,讓路燈也學會節能 在泉州,福建移動打造了“5G智慧路燈園區”,創新引入5G+太陽能智慧燈桿,以“一盞LED燈+一個多功能燈桿+一個智慧節點”的組合,匯聚太陽能智能照明、視頻監控、緊急呼叫、電動充電、環境監測、信息發布、狀態采集等多項功能,實現對園區各領域精確化管理和資源集約化利用。目前,平臺已接入超500盞智慧路燈,節約用電能耗近80%,節約用電量超130萬度。 智慧驅動,打造綠色高效5G網絡 在莆田,福建移動對4G小區開啟符號關斷+通道關斷節能新技術,對5G小區開啟載波關斷+深度休眠節能技術,在保證用戶體驗不受任何影響的情況下,每年可節省電費超200萬度。 在三明,福建移動積極引入太陽能基站技術,實現鄉鎮邊遠區域無線覆蓋,通過一體化能源柜太陽能供電方案進行改造,配置4kW太陽能板+基站一體化能源柜室內柜+100Ah智能鋰電。另外,還通過主動挖潛智能遠程關斷、刀片電源等新技術優勢,不斷探索節能減排新路徑,預計每年節省用電超250萬度。 在漳州,福建移動于東山縣山口基站開展綠色低碳機房建設試點,采用“室外能源柜+太陽能+油機”儲能方案,實現太陽能對基站設備供電,預計每個站點可節約用電超10萬度。除此之外,福建移動還引入水力發電,年均可節省火力發電2000萬度,同時全力推進5G在海上風電領域的融合應用,助力海洋經濟發展。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