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來時路,福建人喝茶也要尋“根”
2022-12-29 19:30:00? ?來源:福建發布 責任編輯:李冰 我來說兩句 |
ea34daea68ff04c75727bc4045b44e61 中國人做事講究追根溯源,而福建人尤其在乎這個“根”。 華僑歸鄉要尋根,編寫家譜要問祖,就連一片小小的茶葉,福建人也要掘地三尺,找出“它”來時的路。 在福建,有一個“活化石”級別的茶種,為了尋到它的根,福建人花了大心思。 我說的呢,就是福鼎白茶。 早在唐代,茶圣陸羽就在《茶經》中提到:“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據茶史專家考證,這座山就是福鼎的太姥山。 尋根到這兒,只是剛剛開始。 當地素有種茶、制茶、飲茶的傳統,光憑陸羽的三言兩語,說明白茶的歷史確實悠久,但關于福鼎白茶的由來,還要追溯到一個更久遠的傳說。 相傳堯帝時期,在太姥山上的鴻雪洞中,當地下才堡村的窮家女子藍姑培育出了一種名為綠雪芽的樹。在她的精心呵護下,樹上長出的葉芽像綠雪一樣晶瑩碧透。采下的葉芽制成茶葉,用山泉水來沖泡,格外清甜、芬芳。 不僅如此,綠雪芽還可以兼作藥用。 村中的窮人孩子患上了麻疹,四處尋醫問藥都治不了,只有藍姑手中的綠雪芽茶能管事兒。鄉親們一傳十,十傳百,綠雪芽也就成了人們口中的“仙茶”。藍姑也大方,她把綠雪芽分出幾株給村里的窮人,讓綠雪芽造福百姓。 直到藍姑去世后,人們為了紀念她,年年都用新采的綠雪芽茶,用紅漆供盤盛著放在她的塑像前,而藍姑也被當地人尊為“太姥娘娘”。 千百年來,福建人在口口相傳中留下了這支白茶的根,也從未忘記藍姑的初心,發展出了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等品種,讓白茶真正走進尋常百姓家。 正因為福建人對“根”的重視,太姥娘娘當之無愧成為中國白茶始祖,也讓福鼎白茶文化的“毫香蜜韻”經久不散。 如今的福鼎白茶,既講古法,又靠天成,經自然萎凋,不炒不揉,文火足干。 陳年白茶依然保留著從“根”上傳承下來的保健藥用價值,正所謂“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在這個不平凡的冬日,先來上一杯熱氣騰騰的福鼎白茶吧。 福字旁邊六張口,閩人智慧,看你不知道的福建,我們下期再見。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