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普及中小學編程教育 培養新一代信息技術人才
2023-03-07 11:10:00? ?來源:福建移動 責任編輯:李冰 我來說兩句 |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人才強國戰略,強調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之一,將人才工作提到新的戰略高度。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世界信息化技術競爭日趨激烈,也對我國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一直關注信息技術人才的培養工作,今年兩會,他帶來了關于“在中小學階段普及編程教育”的最新提案。 數字原生代(也稱α世代,泛指2010年后出生的一代人)被認為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原住民”。楊杰認為,這一群體在成長過程中對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認識和把握,一定程度上將決定信息文明時代的社會整體創新水平,而編程能力是理解和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基礎。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青少年編程教育方面還存在差距,“發達國家格外重視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教育體系設計,積極將編程納入中小學必修課程?,F階段,加快推動編程教育在我國中小學階段普及,對于國家培養新一代信息技術人才尤為關鍵。”楊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當前我國中小學編程教育 在三方面有待提升 通過深入調研走訪,楊杰發現,當前我國中小學編程教育在普及程度、教學體系、軟硬件保障等方面還存在很大提升空間。 首先是普及程度不深入。我國中小學編程教育起步較晚,與世界領先國家相比滲透率較低,且多覆蓋一線城市或發達地區。在教育部署方面,根據教育部印發的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編程課占總課時的比重遠小于其他科目,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一些內容在高中階段為非必修非必考科目,重視程度有待提升。在社會認知方面,多數家長認為編程是課外興趣課,存在編程就是學代碼、玩游戲等誤區,制約編程教育全面鋪開。 其次是教學體系不完善。在教學內容方面,缺乏統一教材,課程內容直接借用國外課程標準,沒有根據我國中小學學科基礎,開展專門的課程實踐,人工智能相關內容滯后且教學不深入,導致學習積極性不強、質量不高。在教學模式方面,編程作為一門新興課程,還沒有探索出合適的課堂教學方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教學實踐中的融合應用不充分,難以滿足智能環境下編程教學的新要求。 最后是軟硬件設施保障不充分。在編程教學軟件方面,沒有形成統一的教學平臺,數字資源的開發能力不強,各個平臺的內容質量參差不齊,且大多應用功能較為單一。在教育基礎設施方面,智慧教學設施、智能設備等尚未在全國范圍廣泛應用,沒有足夠重視與之相關的運營維護,出現設施設備資源浪費的現象,不能有效滿足普及編程教育的需要。 智慧教育將在編程教育中 發揮重要作用 就上述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楊杰建議從加強整體設計、完善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模式和環境等方面予以改善。其中,智慧教育手段將發揮重要作用。 一是強化整體統籌設計。制定全國中小學生編程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逐步將編程教育上升為中小學主要學科課程,并列入學業水平考試和中高考升學考試體系,明確各學段學習目標、評價標準等學習要求,推進統一教材編制等重點任務。 二是完善教學課程體系。明確編程教育的整體課程內容導向,從符合人工智能、元宇宙、自動駕駛等面向未來的產業方向入手,優化調整編程語言的選擇、學科重點內容模塊的設置。加強學科融合式編程教育,豐富跨學科課程設計,將編程思維嵌入數學、手工、工程等各學科課程,引導學生運用編程思維解決各學科任務,著力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做好現有中小學課程的銜接和調整,在滿足“雙減”政策要求下,注重數學、計算機等多種基本能力課程的配合,從而達到全面普及、科學發展的良好效果。 三是創新智慧教學模式。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編程教育的融合創新,發展“互聯網+編程教育”,加強AI人機雙師、VR/AR虛擬教具教學等新型交互式模式推廣,促進優質編程教育資源共享,并基于學業大數據為不同學生量身定制學習建議和指導方案,提升編程教育普及效率和發展質量。 四是構建智慧學習支持環境。搭建國家編程教育云平臺,推動與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等各級各類教育公共服務平臺間的數據融通,開發匯聚各類優質數字化編程教學資源,不斷擴大覆蓋范圍和應用對象。推進與之配套的教育專網、數據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指導地方加大智能終端、虛擬教具等設備配備力度,加強智能設施設備運營與維護,夯實普及編程教育的“底座”。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