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醫融合發展新模式!全國50余名媒體記者帶您走進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2023-06-13 17:10:11? ?來源:海報新聞 責任編輯:李濤 我來說兩句 |
02664eb085ffca87bd9b12257947f1e7 海報新聞記者 張明明 濟南報道 6月13日上午,全國主流融媒體山東高校調研行來到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探索教研醫融合發展新模式! 座談會上,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黨委書記韓金祥通過視頻為大家介紹了校(院)的“前身”。這所新組建大學自成立之初便肩負著“特殊使命”。 為優化山東省高等教育發展布局,山東省委、省政府實施科教融合改革,整合原泰山醫學院、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山東省立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等資源組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2019年2月,經教育部批準,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正式成立,開啟了4年跨越式、突破式的新征程。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堅持黨建引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率先提出并全力打造“領航工程”黨建品牌。目前,校(院)145個教工黨支部與504個學生班級全面建立起緊密聯系,實現黨建工作與事業發展深度融合。 “我校通過構建‘大學+研究機構+附屬醫院’一體化協同發展模式,推動教學型、科研型、臨床型等不同類型人才交流互動,不同單位間的嵌合式發展,實現了各方面業務的互相促進、高質量發展。”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黨委書記韓金祥介紹道。 在山一大的講臺上,時常會見到一些熟悉的身影:于金明院士、陸林院士……這便是“大師培養未來大師三大計劃”。學校通過大師講座、大師課程、大師指導本科生科研項目等方式,引導一大批大師與本科生面對面溝通交流,培養他們的科研思維和科研能力。 在山一大教研醫協同發展的過程中,口腔醫學院、臨床與基礎醫學院、放射學院等學院堅持“醫教協同、育人為本、科教融合、創新發展”的辦學理念,不斷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2019年,學校開始擇優選拔學生,組建臨床醫學“卓越班”,以“院所一體化”發展為方向,深化科教融合,形成以“學院-研究所”深度融合為基礎的人才培養模式。短短四年內,臨床醫學學科入選山東省高水平學科“高峰學科”建設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基礎醫學學科入選山東省高水平學科培育學科。 座談會后,媒體記者走進校園,實地參觀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的黃河圖書館、醫學模擬中心、醫學科技創新中心與人體生命科學館。 在醫學模擬中心的現場,記者們見到了學生“修行”的基地——醫學模擬中心。學生在這里可以訓練外科技能、診斷技能,可以模擬ICU、手術室的日常,可以練習使用腹腔鏡、穿刺、麻醉、心肺復蘇等操作,在一次次模擬中逐步提升專業能力。 “學校組建四年來,學科排名和社會影響力持續提升,進入ESI全球前1%學科由組建時1個增加到8個, ESI全球前1%學科數居全國獨立醫學院校第7位,被評為全國進步最快大學。”黨委副書記吳向東說道。 走進醫學科技創新中心,記者們紛紛被各類精密儀器所吸引,圍著科創中心負責人辛瑋問個不停。作為山一大科技創新的“特區”,學校創新體制機制,打造管理模式與國際接軌的醫學科技創新中心,對標國際一流的科研院所。中心實行年薪制、聘約制、PI制,全力建設全省最大、國內一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平臺,目前已經建成我省醫藥衛生科研領域新高地。 在實地走訪、座談交流后,媒體團對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教研醫協同、嵌合式發展、人才深度融合等方面有了進一步認識,對學校極具醫學特色和內涵的育人文化氛圍有了更深的體會。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完美實現了醫學理論、科技研發和臨床實踐的高度集成和互為支撐,從而產生“1+1”大于2的乘數效應。 據了解,此次活動由山東省教育廳指導,大眾網·海報新聞主辦。來自全國50多家主流融媒體的教育主編、記者朋友們,通過各家媒體不同的角度、運用全媒體的傳播平臺、融媒體的創新形式深入宣傳報道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共同發出科教融合、醫教協同道路上的“山一大”聲音。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