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年政治學院:聚焦專業內涵建設 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高質量發展
2023-06-16 18:09:11? ?來源:海報新聞 責任編輯:李冰 我來說兩句 |
近年來,學校緊密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的重要指示要求,錨定“走在前、開新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厚植紅色基因,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堅持應用型辦學定位,聚焦專業內涵建設,以學生發展為本位,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主,強化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進一步優化滿足學生全面成長和個性發展需要、突出學校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的“三位一體”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充分發揮了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 優化專業布局結構,增強服務山東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學校主動適應山東省經濟社會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逐步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形成以人文社科為主,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學科專業結構協調發展的格局。積極適應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新形勢,緊密圍繞山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主動對接山東省“十強”優勢產業集群和濟南市“十大千億級產業”,努力調整優化專業布局結構,新增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健康服務與管理、休閑體育、舞蹈教育、體育旅游等服務產業急需和補齊民生短板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的應用型專業,聚焦康養文旅,促進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近兩年,新增普通本科專業9個,積極為山東文化旅游、健康養老服務新業態服務。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增強專業內涵建設動力。根據學校不同專業的不同特點,聚焦康養文旅,探索不同類型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形成各自特色,整體推進專業錯位發展、特色發展。通過深耕專業集群,打造“學科滲透、專業融合、能力互補、實踐聯動”的新文科人才培養模式。直面新產業、新技術的產生和發展對傳統專業帶來的挑戰,通過“大數據+”“智能+”“外語+”等方式,以新技術賦能、改造、升級傳統專業,打造“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日語+養老、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旅游等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不斷推進,專業鏈對接產業鏈,建設特色應用型專業集群。產學研用一體化推進,以生產性知識和學科性知識融合為目的,以人才培養供給側與產業需求側的無縫對接為導向,依托現代產業學院,探索適應現代產業學院形態的人才培養模式。以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賦能專業內涵建設成效顯著,12個專業獲評山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其中4個專業獲評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獲山東省第九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 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助推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將課堂教學改革作為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突破口,一體化推進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手段、教學評價改革,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主陣地、主戰場作用,實現教學模式從注重知識傳授的“以教為中心”到“知識+思維方式+想象力”并重的“以學為中心”的轉變,培養方式從“灌輸式”到探究式、個性化的轉變,深入推進全過程學業評價、“非標準答案”考核方式,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培養基礎知識扎實,富有創新精神,堪當大任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教師根據課程性質、課程特點及學生學習需要,結合課程安排靈活采用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TBL(基于團隊的教學方法)、PBL(基于問題的教學方法)等先進教學方法,進行啟發式講授、互動式交流、探究式討論,做到教學相長。立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人才培養目標,優化重構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積極推動課程改革創新,實現課程思政全覆蓋,獲批省級一流本科課程26門,其中9門課程獲批為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獲批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6門。 未來,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將不斷探索應用型人才的創新培養模式,發揮行業人才自主培養主力軍作用,強化主動融入、主動接軌、主動服務行業發展的意識,從專業布局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專業內涵建設等關鍵要素著力,提高人才培養的適應性,探索一條具有山青特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之路,為山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