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京臺科技論壇發展歷程 展望兩岸融合發展美好未來——寫在第26屆京臺科技論壇開幕之際
2023-09-18 11:15:05? ?來源:北京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 責任編輯:占芷晗 我來說兩句 |
1992年,海峽兩岸達成了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隨后幾年,京臺兩地經濟科技交流活動逐漸開始。為了將北京獨特的區域優勢與創新能力和臺灣充裕的資金實力與管理經驗有機結合,在時任北京市臺辦主任鄧培德主導、時任臺灣英業達集團副董事長溫世仁積極參與及兩岸有識之士共同努力下,一個以京臺科技成果商品化交易為主題的交流合作項目應運而生。 創立 從1998年至2001年的四屆京臺科技論壇,是論壇的初始期,著眼于推動京臺兩地科技成果商品化交易,發揮彼此在經濟科技發展上的互補性,開創新世紀的京臺經濟科技合作。1998年9月,由北京市臺辦、北京市科委、北京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共同主辦的“京臺科技成果商品化轉化研討交易會”在京舉行。這次“京臺科交會”僅臺灣方面就有400多位工商企業界和科技學術界代表與會,簽訂合作意向或協議68項,合同金額2.3億美元。首屆“京臺科交會”充分展示了北京良好的科技成果研發優勢,大力宣傳了北京的投資環境和鼓勵臺灣同胞來京投資的優惠政策,加強了京臺企業界聯系,為京臺經濟科技交流與合作構建了一個全新、穩定的模式。2001年5月,根據兩岸經濟環境和北京社會發展需要,第4屆“京臺科交會”被正式更名為京臺科技論壇暨京臺科技合作研討洽談會。 成長 2002年至2008年的七屆京臺科技論壇,是論壇的成長期,圍繞奧運商機和共創產業標準這一主線,以發展京臺合作、實現互利雙贏為基本出發點,著眼于前瞻性和實效性交流,引領京臺經濟科技合作邁向更廣領域。2003年9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出席京臺科技論壇的臺灣企業家。2005年起,京臺科技論壇被列入市政府 “折子工程”。2008年,京臺科技論壇首次在臺灣舉辦,開啟了京臺兩地舉辦論壇的新模式。 成熟 2009年至2018年,是論壇的成熟期,緊緊抓住兩岸關系和平穩定發展的新機遇,推動兩岸單向投資逐漸向雙向投資轉變,以建設北京“世界城市”為契機,開展更高層次的交流與合作。2011年起,京臺科技論壇正式由國務院臺辦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辦,并與臺灣名品博覽會聯袂主辦,中央領導同志多次會見來京參加論壇的臺灣企業家,論壇發展上升到新階段。時任國臺辦主任王毅在第15屆論壇開幕式致辭中表示,“京臺科技論壇辦出了特色,辦出了成效,辦出了名氣,成為兩岸間經濟科技交流合作最重要、最穩固的平臺之一,順應了世界經濟科技發展潮流,不斷引領京臺科技合作邁向更高和更廣領域。”時任北京市代市長陳吉寧在第20屆京臺科技論壇峰會上,用一連串數字描述了論壇所取得的成果,“二十年間,京臺兩地160多個行業協會參與主辦了論壇的活動,兩地企業共簽署合作協議和意向195項,協議金額超過465億元。” 提升 2019年至今,論壇進入提升期,兩岸企業家峰會開始作為支持單位參與論壇組織工作。特別是在第22屆京臺科技論壇上,兩岸企業家峰會臺灣方面理事長蕭萬長等300余名臺灣嘉賓來京出席論壇,創歷屆論壇臺方參與人數之最。2020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論壇改為視頻連線的方式舉行,兩岸嘉賓隔空互動,活動不停、交流不減,推動京臺兩地經貿交流合作持續開展。正如北京市市長陳吉寧在第23屆京臺科技論壇開幕式上所言,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我們仍然通過視頻連線方式舉辦論壇,充分展現了兩岸業界有識之士克服障礙,推動兩岸交流合作的決心和信心,說明了兩岸交流順應時勢、契合民心,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在第25屆京臺科技論壇舉辦期間,“京臺科技論壇線上平臺”正式上線,拉開了打造“永不落幕”的京臺科技論壇的帷幕。 特色 京臺科技論壇發展至今,形成了主題鮮明、堅持科技引領,與時俱進、緊握時代脈搏,雙向互動、交流成果豐碩三大顯著特點。特別是“政府部門主導、兩地協會對接、雙方企業互動、專業機構服務”是京臺科技論壇成功探索的獨特交流機制。26年來,兩岸企業界代表通過這一論壇不斷確立投資項目、對接科技成果轉化。隨著論壇的逐年舉行,不僅有諸多臺資企業先后在北京落地,或成立新公司,或投資建設新項目,為北京的科技發展和城市建設注入新活力;而且在臺資企業不斷登“陸”的同時,大陸企業也通過這一平臺實現入島發展,實現產業在兩岸間的布局,形成了雙向經濟互動。京臺科技論壇的成功在于始終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脈搏,緊緊圍繞“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大局服務,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中心任務,秉持“專業高端、特色實效、互利共贏”的原則,循序漸進設立了一系列互補性強、合作前景廣闊的專業領域論壇,通過高端對話和業務研討,務實推動京臺經濟交流合作不斷擴大和深入,取得了積極成果。 展望 第26屆京臺科技論壇將于9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辦。本屆論壇主題為“科技賦能智慧未來 創新推動融合發展”,將聚焦深化京臺科技經貿交流合作,鼓勵、支持臺商臺企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兩岸融合發展,邀請兩岸科技產業界人士和公協會、企業家代表以及大陸臺商等參加,共話合作、共謀發展。論壇將堅持突出科技元素,采取“1+4+N”舉辦模式,設置論壇峰會和科技金融、數字經濟、醫療大健康、兩岸產業鏈供應鏈研討會等4個平行論壇,以及數智低碳、知識產權保護、科技人才、女性等系列分論壇活動。同時,結合京臺兩地經濟科技產業合作熱點,將舉辦兩岸科技創新中心啟動暨揭牌儀式、兩岸科技成果展和京臺科學技術交流對接會3場專題活動,為持續提升京臺兩地經濟合作質量搭建新平臺。 船穩當奮楫,風好正揚帆。9月12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由新華社受權發布。《意見》為我們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促進京臺兩地融合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相信在京臺兩地科技界、產業界等各界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京臺各領域合作的未來會更加美好!兩岸融合發展的前景會更加光明! 預祝第26屆京臺科技論壇圓滿成功!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