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崗,他們站了30年——福州市公安局東街派出所堅守“護學崗”的傳承故事
2024-09-03 17:02:58?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李冰 我來說兩句 |
東南網9月3日訊(通訊員 蔡耀宗)羅龍將護學崗的紅袖標仔細地佩戴在新警王敷軒的手臂上,幫他檢查著裝,并一一交代執勤細節——這是這名今年8月份剛剛分配到東街派出所的新警,第一次參與“護學崗”工作。 9月1日上午7時30分,在福州市公安局東街派出所,這對一老一少的民警在為開學報到日的“護學崗”工作,認真地做著準備。 半個小時后,羅龍帶著王敷軒準時出現在福州實驗小學校門口。“羅警官,你好啊!”一些熟悉羅龍的老師、學生及家長熱情地和羅龍打著招呼,看著朝氣蓬勃的學生,望向熟悉的校園,思緒仿佛又回到30年前…… 上個世紀90年代初,羅龍就在福州實驗小學讀書。“我對警察的最初印象就是來自于當時的東街派出所民警。”羅龍清晰地記得,在那個年代,東街派出所的民警身著橄欖綠的警服,經常出現在學校內外維持上學放學秩序。“當時,警察叔叔還會給我們講警察抓小偷的故事。”羅龍回憶,東街派出所民警還經常走進學校為他們講授安全教育課,與孩子們交朋友、聊天談心。 東街派出所民警的教育在孩子們心里種下了文明守法的種子,守護孩子們健康成長。在福州實驗小學學習6年、福州一中學習6年后,羅龍考上大學,離開了東街。“在這12年間,無數次聆聽東街派出所民警的教育教誨,我也有了從警的心愿。”羅龍說,大學畢業后,懷抱從警夢想,自己毅然參加了公務員考試,并且回到了自己的成長地,成為一名東街派出所民警。 斗轉星移,當年的橄欖綠警服已經變成了藏青藍,不一樣顏色的警服,不變的是護航校園平安的堅守。 接過前輩們的接力棒,羅龍也參與到“護學崗”的平安接力中。2000年初,他和老民警在走訪學校時得知,有一名學生因父母離異等原因,內心比較自卑,平時不愛跟同學們往來,學習成績也一落千丈。但是孩子對警察叔叔很是崇拜。得知這一情況后,他們就經常把孩子邀請到派出所參觀做客,隨著交流次數的增多,孩子慢慢地開朗起來,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起色。 為了全方位守護學生安全健康,東街派出所建立了“警-校-家”三維守護機制,定期就校園治安、法制教育、困難幫扶等強化與學校、學生家長的溝通協作,共同構建起了守護學生健康成長的“立體防護網”。 近年來,隨著社會安全形勢的變化,東街派出所持續加強加密“護學崗”工作。“每名民警平均每周要站好一天的‘護學崗’。”羅龍介紹說,東街派出所每學年投入約1200人次警力在轄區8所學校的“護學崗”上,無論刮風下雨、雷打風吹,從不間斷。“每每看到東街所民警的身影,總感覺特別安心。”每天要接送孩子上學的學生家長陳先生說。 如今,短視頻已經深入人心,孩子們也喜愛看。為了改變傳統的安全宣教形式,羅龍帶著年輕民警向新媒體公司請教,學習制作短視頻,并相繼推出了以反詐、禁毒、打擊網絡謠言等為主題的爆款短視頻,贏得學生的喜愛。 今年3月份,羅龍與同事們又研究起了“共育護苗碼”。“使用手機掃描‘共育護苗碼’,民警、平安志愿者可以做好‘護學崗’簽到,家長可以查看安全提醒,學校可以做好訪客登記等。”羅龍介紹說,“共育護苗碼”的試點運用,強化了“警-校-家”三維聯動,助力推動形成護校安園的社會共治格局。 據介紹,通過扎實有效的“護學崗”工作,早在2000年,東街派出所就獲評福州市鼓樓區“優秀青少年維權崗”,此后又相繼獲評省市“優秀青少年維權崗”,直至2016年被共青團中央和公安部授予“2014-2015年度全國‘青少年維權崗’”,2023年底又通過共青團中央的“全國維護青少年權益崗”復核。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