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民警林春蘭:慧心化甘霖 潤物細無聲
2024-11-12 22:23:55?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李冰 我來說兩句 |
東南網11月12日訊(通訊員 蔡耀宗) “春蘭姐!” “你好,請問有什么可以幫您的?” 在福州市鼓樓區東街街道大根社區,街坊鄰居都親切地稱呼社區民警林春蘭為“春蘭姐”。這位參加公安工作38年的老民警,在社區工作的時間超過自己從警生涯的三分之二,她早已和轄區居民處成了親人、朋友,被街坊鄰居親切地稱為“群眾身邊的貼心人、社區居民的好閨女”。近日,記者走進大根社區,了解這位社區民警的愛民故事。 1998年,33歲的林春蘭從福州市公安局機關調到晉安分局鼓山派出所當社區民警。“剛下所時確實很吃力!”林春蘭回憶。鼓山鎮處于城鄉結合部,社會治安狀況較為復雜,剛下所的林春蘭,對于派出所業務又不太熟悉,加之福州方言障礙,一開始入戶訪查時就經常吃“閉門羹”。她虛心向老民警請教,及時調整工作方法,天天泡在小區里和大爺大媽拉家常,為務工人員答疑解難,走訪困難戶噓寒問暖,逢人便遞上警民聯系卡……“之后入戶訪查再也沒吃過‘閉門羹’,群眾還會很熱情地端茶遞水。”林春蘭說,自己用真情、熱情,打開了群眾的“心門”,也打開了社區警務工作的“大門”。因為工作成績突出,2007年,林春蘭警務室授牌,成為福州市首批以民警個人名字命名的警務室。 2015年,組織上將林春蘭調整至鼓樓分局東街派出所工作,擔任大根社區的社區民警。“東街派出所是全省乃至全國基層派出所的先進代表,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壓力’。”林春蘭說,從郊區來到中心城區工作,社情、民情都不一樣,她從新開始學習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務好轄區百姓,“公安工作要緊跟時代步伐,我就在智慧警務、智慧社區上下功夫。” 為了盡最大便利方便社區居民,她主動協調相關部門,在警務室內設置“e福州”自助服務終端,轄區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公安、醫社保、公積金等近100個便民服務事項“掌上辦、自助辦、同城辦”。有一天晚上,居民王女士因為次日要趕著辦有關手續,急著打公積金材料,林春蘭就從家里趕到警務室幫其打印,事后王女士特地送錦旗表示感謝。 矛盾糾紛化解是社區民警的重要職責,林春蘭主動要求東街派出所將“e體+”多維調處中心設置在自己的警務室內。“以前矛盾糾紛調解是‘單兵作戰’,現在是多部門‘齊抓共管’”林春蘭介紹說,多維調處中心系統整合民警、律師、調解員、退休法官、心理咨詢師等力量開展聯調聯處, 并與有關公司合作,創新研發“e體+”多維調處平臺,實現矛盾糾紛化解“線下+線上”互為補充。今年5月,轄區幾名工人因與老板存在矛盾糾紛,堵住了公司大門,林春蘭及時做工作將工人們勸離,并組織開展調解工作。第一次調解未成功后,工人們去了外地,林春蘭就組織雙方通過“e體+”多維調處平臺進行“線上調解”,并邀請律師、調解員參與,最終雙方在線上“握手言和”。 自參加公安工作以來,林春蘭同志先后獲得各類榮譽表彰24項,其中,“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模”等省部級以上榮譽16項。有一位群眾曾經贈予林春蘭同志一首題為《慧心化甘霖 潤物細無聲》的詩,詩中贊美林春蘭同志“像春雨里的蘭花,把無私的愛,轉化成甘霖雨露,灑在人民中間”——這也許是對這位優秀社區民警的從警生涯,最好的“藏藍注腳”。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