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人察覺,但這些有毒“早教視頻”正在侵蝕小孩大腦!
2025-07-09 15:45:04? ?來源:八閩生育關懷 責任編輯:李冰 我來說兩句 |
家長們要注意了,你家娃經??床⑶蚁矚g看的早教認知動畫,可能是隱藏很深的“毒動畫”。 視覺沖擊,讓娃上癮 打開某知名視頻網站,搜索“顏色認知”,排在第一位的視頻,里面是五顏六色的動物 房間里出現一個小鴨子,路過一個顏色鮮艷的噴泉,出來的又是另一種動物…… 小鴨子喝了粉色飲料給自己染色,然后鏡頭切換,下一只小鴨子又喝了綠色的,然后是藍色的…… 如果把這些拿給身邊人看,很少有人能察覺出它的毒性:“看不出什么,就是在教顏色嘛?!薄昂艹橄?,鴨子嘴里怎么還吐出小貓?”“怎么顏色這么艷麗?” 但其實,這類視頻包含了很多讓娃成癮的因素,影響大腦中神經遞質的分泌。 首先是異于平常視覺的最高飽和度顏色。高飽和度的色彩可以給人眼帶來視覺沖擊,從而刺激大腦中的視覺中樞,抓住人的注意力。所以觀看視頻時,孩子不斷地接觸高飽和度的顏色,大腦會處于持續的興奮中。 其次,這一類視頻毫無敘述性,會頻繁地切換畫面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通過抓住孩子喜歡重復的心理讓孩子沉迷。 這些顏色和畫面的視覺沖擊,會讓孩子獲得持續的興奮。和短視頻相似,它們會讓孩子的大腦分泌大量多巴胺。這種持續的對大腦的刺激就像一種精神控制,形成多巴胺依賴,讓孩子無法控制自己對這種感覺的渴望,吸引他們上癮。 這對孩子的專注力的打擊是非常大的。研究顯示,12 月齡的寶寶面對屏幕時間越長,那么腦電波中代表不警覺、注意力不夠集中的慢頻率 theta 波就會越強烈。這就說明屏幕時間確實能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并且這些數據是針對孩子觀看普通視頻后的注意力研究,可想而知,如果一直觀看有毒視頻,那么對孩子的專注力影響更大。久而久之,孩子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暴躁易怒。 違背科學,影響認知 同時,這些視頻給孩子灌輸的都是違背常理、違背科學的內容,毫無邏輯性和敘事性,里面的生物沒有任何情緒,看不到表情,沒有社交互動場景。經常觀看這樣的視頻,會對孩子的認知造成負面影響。 孩子在 2-3 歲左右正值秩序敏感期,這種秩序不僅僅是物品的排序,還包括生活中的常規和習慣。 孩子們通過理解和遵循秩序,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分類、排序和邏輯關系。這些認知技能的獲得可以幫助孩子進階更復雜的邏輯思維能力。 所以,如果長期接觸“毒動畫”內容,孩子本應獲得的秩序感會被完全打亂,他們就很容易混淆虛構與現實,造成行為混亂和邏輯思維跑偏,導致認知混亂。 善于偽裝,毀娃“三觀” 除了這種有毒的所謂“早教認知視頻”,還有一類家長不易察覺的“毒視頻”——利用大家熟悉的動畫角色再創作。 比如《冰雪奇緣》里的艾莎公主、熱心勇敢的蜘蛛俠、可愛純真的小豬佩奇……這些孩子們愛看的動畫形象,被人制作成涉及裸露、煙酒、暴力、色情、虐待等不利于兒童成長的不良視頻。 這些有毒視頻中,一部分視頻就連大人看了都會覺得“不舒服”。比如,小公主蘇菲婭接受心臟手術;冰雪女王艾莎接受開喉、開顱手術;天線寶寶被砍下頭顱等。 這類“毒動畫”通常在未獲法律許可的情形下使用經典卡通形象,由匿名用戶上傳,內容粗制濫造。 為進入搜索結果并引起用戶注意,“毒動畫”大多配以歡快音樂和兒童笑聲,標題和描述也常包含卡通形象名稱及“教育”“學習色彩”“童謠”等關鍵詞,由上傳者歸入“卡通”或“教育”類別,與正常動畫混雜在“兒童頻道”中,除非家長“一陪到底”,粗看無法發現異樣。 家長怎么辦? 如今越來越多的兒童從小使用電子設備,對此,可以參考美國兒科學會提出的一些建議: 18個月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接觸電子設備; 18至24個月大的孩子想要看動畫片,應由家長選擇高質量的節目,并與孩子一起觀看; 2至5歲的孩子,也必須在父母陪同下觀看視頻,每天看屏幕的時間不能超過1小時; 對于6歲及以上的孩子,家長應對孩子明確指出可觀看的視頻類型和觀看時間,確保孩子能保證充足睡眠,身心健康。 其次,可以篩選適合孩子看的視頻: 1、選擇語速慢、節奏慢、有停頓的動畫片,這種低刺激的內容才是適合兒童大腦發展的。 2、內容有意義,并且反映孩子的日常生活和習慣: 選擇涵蓋家庭生活場景的動畫片,這樣可以反映和聯結孩子每天的生活,孩子能學習和借鑒故事內容養成良好的習慣,同時建立正確的心理秩序。這一類動畫片還伴有很多生活類高頻詞匯,可以促進小朋友語言的發展。 3、內容是社交性的,鼓勵孩子互動,并運用在生活當中: 互動動畫片可以讓小朋友在觀看的同時,和里面的動畫人物進行互動,和里面的人物一起揮手,一起跳舞,一起唱歌。并且有的還會設計問答環節,小朋友可以回答動畫片里面的問題,社交屬性滿滿。 4、內容對孩子有吸引力,有趣味性和知識性,并且包含學習目標: 可以選擇科普類型的動畫片,邊看邊學習生活常識,了解日常事物背后的科學原理,激發孩子的探索欲望和思考觀察。 除了視頻網站加強技術手段、增強內容審核能力,有關部門加大對“毒視頻”的打擊力度,作為家長,讓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享受更多親子時光,與電子產品保持安全距離,同樣十分重要。 來 源丨綜合央視網、科普中國、都市快報、新民晚報、央視新聞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